close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自然中的圖書館:籬苑書屋

紐約時報新視界

The New York Times

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

講義開闢「紐約時報新視界」這個專輯,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——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,分為時事、新知、科技、教育、人物、藝術、旅遊等單元,相信使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趨勢,有更完整更清晰的了解。

此外,紐約時報有不少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,令人讀後熱淚盈眶,這是特別要跟讀者分享的。

建築師不諱言,在小村莊建圖書館的主要目的,是吸引外地人來旅行

汽車貸款民間房屋信貸設定

交界河村,一個坐落在深谷茂林的小村莊,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坡。由於鄰近北京,村裏的年輕人多半逃到大城市,留下孤獨而貧困的老人。

在今日的中國,這樣的小村子銀行還款往往會設立新診所,或是改善供水系統,為村民營造幸福感。

而將西方主題注入傳統中國設計概念的建築師李曉東,對交界河村則有另一個想法。他在村子最豐富的天然資源─數之不盡的樹枝中看見了潛力。

他利用村民撿拾做為薪柴的樹枝,蓋了一座圖書館。

圖書館的基底是鋼筋和玻璃構成的箱形結構,外牆與屋頂覆蓋著果樹樹枝。樹枝垂直排列,使得室內冬暖夏涼。此外,樹枝也是一種「偽裝」,當遊客沿著羊腸小徑走進村子時,不會一下子就注意到圖書館的矩形邊角。

這間名為「籬苑書屋」的圖書館,基本上是一間隨意排列著開放式書架的大房間,自然光透過參差不齊的枝椏射入。藏書類型廣泛,有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著作,有《阿甘正傳》,也有清朝的經典名著小說。館內沒有桌椅,只有幾層架高的木頭平臺,讓讀者或坐或臥。

交界河村現在只剩大約五十戶人家,滿足村民的閱讀需求只能算是籬苑書屋的「副業」。

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的李曉東也不諱言,建造圖書館的主要目的,是吸引外地人到村子旅行。他指出,參觀圖書館的遊客會順便在村裏的小館子消費,支付停車費,捐款支助籬苑書屋的基本開銷。

從北京來的一日遊遊客,在逃離城市霾害之餘,希冀在交界河村覓得片刻的美與平靜。帶著九歲兒子來的李小姐表示,籬苑書屋非常特別,城市中的圖書館似乎安靜得不自然,你會覺得:「別人很安靜,所以我也要保持安靜。」而在這裏,平靜是自然的。

籬苑書屋經常出現在社交媒體上,周末來的遊客許多是大學生或年輕人,他們在村子隨意逛逛,拍幾張照片,點個栗子雞來嘗一嘗。但也有人真的是為了讀書而來。

五十七歲的館員王小姐原本務農,大字不認得幾個。她表示周末一天會有兩百名訪客,為了保護木頭地板,讀者必須在門口脫鞋,但夏天訪客很多,館內難免出現臭襪味。王小姐也指出,溫馨的燒柴壁爐非常適合冬天閱讀時使用,但太靠近窗戶,最後終究無法啟用。

不過,比起籬苑書屋給村子帶來的好處,這些問題都是小事。王小姐直言,如果沒有圖書館,村子裏的兩間小館子早關門大吉。

李曉東在一九八四年從清華大學畢業,是文革之後第一批竄起的建築新秀。他在一九八九年負笈荷蘭,攻讀基地規畫的歷史和理論,於一九九四年取得博士學位。他返回清華大學任教前,曾於新加坡教書。

他的建築理念受到美國二十世紀上半葉知名建築師萊特(Frank Lloyd Wright)的影響,主張建築應與景觀融為一體,而非只是置於景觀之中的物體。

籬苑書屋無疑完美體現了他的建築理想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建築-自然中的圖書館-籬苑書屋-145843567.html

arrow
arrow

    alvinlor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